如果你曾有錯過一些看起來不錯的機會,原因不是“你不行”,而是你“沒機會”、“夠不到那個門檻”…… 那你大概就能體會和理解,本科學歷的意義和決定性。
曾經(jīng)有個刷爆朋友圈的問題:“如果可以回到十年前,你最想對自己說什么?”大部分人的答案其實特別簡單:“好好讀書。”大概是因為越長大越發(fā)現(xiàn),比起讀書的苦,生活的苦要多得多。
這個世界是很殘酷的,一個人到底有什么本事,需要的是別人的認可和信賴。這就像我們?nèi)ベI金子,所有人都會要鑒定證書,背書就是價值。你當然可以說,學歷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實力。但是,你需要付出多無數(shù)倍的努力證明自己。而有了那張文憑,卻可以讓你輕而易舉地得到機會。
仔細想想,其實很公平。你連本科學歷都沒有,憑什么讓人相信你能力超群?
就像柳青在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這本書中說的“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,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,特別是在人年輕的時候。”道理很簡單,年輕時的努力是一種復利,吃苦這種事,越早越值錢。
本科學歷是一道資格線,是企業(yè)、事業(yè)、政府機關等等,各式各樣的組織在選拔人才、晉升評定時的一個篩選機制,沒有本科學歷,你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,更別提后面的事情了。
很多人總覺得本科學歷沒那么重要,覺得能力更重要,這么想的人,要么是本身學歷很好,沒體會過“歧視”和“障礙”,要么是本身學歷很差,想把自己的學歷合理化,給自己一個臺階下。
但實際上,在當下,本科學歷真的非常非常重要。它可以決定你進入社會的起點,影響你去什么企業(yè)、什么事業(yè)單位,在同一個組織內(nèi),它還可以影響你的晉升機會和難度,它可以決定你所在的圈層,它可以決定你的人脈圈子以及未來的人脈資源 ……
HR根本沒有時間聽你說“大學期間做了什么實習”、“搞了什么兼職”,她每天看人看簡歷看得頭都要炸了,所以直接劃了“本科及以上學歷”這條線,不過線?那就再見了。
本科學歷,能讓我們有機會做更多更好的選擇,而選擇,往往比努力更為重要。所以,不要相信“學歷不重要,學習能力更重要”這種只適用于極少數(shù)牛X人物的鬼話,要知道,作為普通人,當我們沒有本科學歷時,別人根本不會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展示自己的能力。
所以,本科學歷一定程度上決定了,你在一些設好學歷門檻的機會面前,有多大可能敲開大門展現(xiàn)自己、脫穎而出。決定了你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,能有什么樣的圈子、擁有多少資源。
好好學習,準備專升本的考試,擁有一個本科學歷,這是我們在踏入職場前所能做的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投資:努力一兩年,少受苦五年八年。